
天條——縱橫的價值觀
判斷一家公司是否卓越,有三個關于企業文化的問題要回答:
?
一是文化的核心部分——價值觀建立了多久?其絕對時間是幾年還是幾十年,相對企業歷史來講價值觀的司齡是多少?
?
二是有多少員工了解價值觀。這個“了解”不僅指背得出來,還必須能闡述價值觀的內涵,能夠用身邊的故事舉例說明。
?
三是企業中發生的事情是否都能經的起價值觀的檢驗,是否有違背價值觀的地方。
?
用這三個問題捫心自問,可以發現北大縱橫的價值觀是如何一步一步成長起來,成為縱橫人的不二“天條”。
?
我們北大縱橫一次創業期提出合作、創新、敬業。二次創業期提出誠信。2006年元旦活力營討論中又添加了一個詞:專長。
?
從價值觀形成和推動的方式,可以看出縱橫前進的足跡。在一次創業期,我們沒有多少業務和員工,對咨詢行業的了解也不深。坦率的說,合作、創新、敬業的提出也像所有初創企業一樣存在不可避免的相對草率。但恰如曾經共患難過的家庭、朋友一樣,我們已經彼此難以割舍、難以分離。
?
二次創業期“誠信”的提出理由就相對成熟了。當公司的人員組成是由血緣情、老鄉情、戰友情、同學情緊密聯系時,大家彼此了解,誠信不是問題。但當公司做大了,要凝聚五湖四海的杰出人才,要按市場經濟規律辦事,就必須突出強調“誠信”,可以說“誠信”是市場經濟的基石。
?
在三次創業期,在2006新年鐘聲敲響的第一天,大家首先從個人感受,多角度的重溫了我們的“合作、創新、敬業、誠信”對每個人、對項目、對縱橫成長的影響。最后又用頭腦風暴法提出增加的備選項:“專長”、“責任”、“平等”,再用排他法去除的方式,經熱烈討論確定增加“專長”為核心價值觀。因為大家有一個共識:隨著咨詢業的成熟、客戶水平的提高、業務規模的擴大,合伙人和咨詢顧問能力的差異化定位已經必須在縱橫提上日程。對個人而言要在掌握相對寬泛的知識基礎上,對某一類項目具有獨到的經驗,也就是要有“絕技”。對公司而言要建立數據庫、要形成方法論,要具備與行業領導者地位相符的技術優勢,也就是要能“絕塵”。這些都需要首先在價值觀層面達成共識。同時配合“專長”這一價值觀落地的還有一系列舉措:如按收入的1%劃撥研發經費等。
?
核心價值觀既幫我們指明了方向,又是我們永無止境的追求。所以價值觀是方向,是底線,是基本法,是天條。如果出現價值觀相違背的人和事,我們一定嚴肅處理,毫不姑息。同時我們也清楚地認識到在同一方向上,不同的人達到的程度不同,我們要給予理解和引導。比如對“敬業”,遠的有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,近的有鐵人王進喜奮不顧身跳進泥漿中用身體攪拌,我們可能不會遇到這些工作狀態,但我們要學習他們的精神。因此對價值觀既要追隨又要追求。追隨是方向,追求是程度。方向決定對錯,程度評定強弱。
?
價值觀經過醞釀提煉、傳播周知后,員工是否按價值觀做事,最重要的還是看上級能否垂范,能否身先士卒做楷模。我一直記得我們一位合伙人幾年前發給我的短信,他說:“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?!碑斘颐恐芄ぷ?00小時,一周當作三周用時,我想大家最少的也會工作50個小時吧。
?
裴多芬唱出生命誠可貴,愛情價更高,若為自由故,二者皆可拋。我說身體誠可貴,榮譽價更高,若為原則故,二者皆可拋。
上一篇文章:在一個自由的空間起舞
下一篇文章:時局下的管理思考